gz
皖西学院政法系“十一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2012-08-05 浏览次数: 682

根据皖西学院“十一五”战略发展规划的精神,结合我系实际状况及发展需要,制定我系“十一五”规划如下:

一、 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学院提出的“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针对我系面临的实际情况,“十一五”期间,我系首要的、根本的任务是进行专业设置的改造和发展,对此,我系制定“十一”规划的指导思想是“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拓宽专业方向,上层次,上质量”。

二、办学定位、办学指导思想及基本目标

1、办学定位及办学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我系在“十一五”期间的办学定位及办学指导思想是:本着“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拓宽专业方向,上层次,上质量”的办学理念,以法学为基础,以管理学、政治学为导向,本科办学以法学、管理学、政治学学科为本,重师德建设、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瞄准人才市场需求、合格加特长的中学师资、国家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和研究生考试,培养合格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十一五”基本目标

我系在“十一五”期间的基本发展目标是:

1)在专业学科建设上:基本完成专业设置调整,使系的专业、学科涉及法学、公共管理学、政治学三个一级学科,本科专业达到7-8个。

2)在学生规模上:招收法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等专业的学生,学生规模达1000人以上。

3)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我系规划到2010年,法学专业教师达到15名,管理学教师达到15 名,政治理论课教师20名,政治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达到15名,专任教师总数达到65名。在学历结构上,至2010年,拟有博士10名、硕士40名;在职称结构上,至2010年,拟有教授8--10人、副教授20人左右、讲师30人左右。

4)在科研建设上;出版著作5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 300,其中全国核心刊物2040 篇;争取1015项科研立项,其中46项为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力争1015项教学改革研究立项,其中58项为省级以上立项;成立一个校级研究机构,即“皖西学院农村政治文化研究中心”;建设一支人数在10人以上的学术梯队。

三、现有基础

1、专业及在校生情况:

现有法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在校学生3个年级、7个班,共计310名;思想政治教育四年制本科专业,在校学生3个年级,共计3个班,126人;公共事业管理四年制本科专业,在校学生2个年级,共计4个班,162人。

2、师资情况:

我系现有专任教师60名。从学科领域来看,有法学专业教师17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公共管理专业教师17名,“两课”教师26名;从职称结构来看,有教授4人,副教授9名,讲师30名,助教17名;从学历结构来看,有博士3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5人,硕士研究生24名、在职攻读硕士学位20人。

3、设备情况:

现有模拟法庭1个、图书资料室1个。

4、图书资料:近万余册。

四、专业、学科设置及发展规划

虽然经过“十五”期间的专业改造,我系的专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有三个本科专业,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属于长线专业,招生规模及就业前途均受到严重限制,因而我系“十一五”专业设置规划必须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一)我系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内的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

1、“拓宽专业方向,根据市场需求轮流选择招生”的原则。

2、“法学为基础,公共管理学或政治学为导向”的原则。

3、本科办学以法学、公共管理学、政治学学科为本。

(二)政法系“十一五”专业建设的具体方案

在“十一五” 期间,特别是在2006年我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完成后,我系的系名或二级学院的名称首选是“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具体设想如下: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下设2个系、一个部,7个专业:一是政法系,涉及政治学类专业、社会学类专业和法学类专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法学专业(已开办)、社会工作专业(2007年申报),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2007年申报);二是公共管理系,涉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已开办)、行政管理专业(2008年申报)、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08年申报);三是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承担全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

(三)学科建设规划

我系在“十一五”期间,将以法学、管理学、政治学三大学科作为发展的龙头,“十一五”期间的学科建设将围绕上述三大学科进行。

1、课程建设

“十一五”期间,我系将建设2-3门省级精品课程,5-10门校级精品课程,并把所有专业基础和必修课程建设成为合格课程。

2、学术水平

1)“十一五”期间主要学术研究方向:

第一、乡村治理研究

第二、基层政权建设和民主建设研究

第三、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第四、民商法研究

第五、皖西历史文化研究

2)成果目标:

第一、出版著作5部;

第二、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300,其中全国核心刊物2040 篇。

第三、争取1015项科研立项,其中46项为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力争1015项教学改革研究立项,其中58项为省级以上立项。

3)学术机构

我系在“十一五”期间,规划在原有两个系级研究机构的基础上,成立“皖西学院农村政治文化研究中心”,并将其建设成为校级研究中心。

4)学术梯队

按学科与专业组建学术队伍。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提高现有人才的学术素养。 力争到2007年,研究生学历人才在专任教师中的比例达到55%2010年,达到75%。稳定现有人才,在办公地点、研究设备、图书资料、交流机会等方面创造优良条件,努力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充分利用师资建设经费,支持学术骨干、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外出进行学术交流;支持骨干教师外出进修专业课程;及时更新知识结构,确保五年内每年派出一名骨干教师到国内知名大学进修。培养青年教师学术骨干,实现学术梯队的可持续发展。系的未来在青年,系的可持续发展在青年教师学术骨干的不断涌现。要采取“放水养鱼”和“蓄水养鱼”两种方式,培养青年教师。“放水养鱼”是给机会、压担子、造环境,使青年教师在自我选择、自我创造、自我实现中锻炼成长,成为学术骨干;“蓄水养鱼”是实行导师制,由副教授以上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骨干任导师,对青年教师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分类指导,一对一地指导,使青年教师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教学水平、研究能力等方面得到迅速提高,成为学术骨干,进入学术梯队。

5)科研经费投入

拟在教学业务费和创收基金中拨出一部分作为科研经费,每学年计划1--2万元。主要用于科研活动费和科研成果奖。具体办法另定。

6)学术交流和科研信息网络建设

加强国际交流和国内交流,包括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讲学和派出本系学者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加强省内交流,加强本系学者和各厅局实际工作专家的交流,减少学术研究的学究气,增加学术研究的实证性和应用性;还要加强校内交流,包括系内同行交流和校内隔行交流,促进学术研究的人文相通和文理渗透。计划每学期安排学术讲座35次,每学年派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不少于5人次,在有条件时承办与本院学科、专业有紧密联系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十一五”期间,在学院举办23次省级学术讨论会。

五、办学特色

1、办学规格:以本科专业为主。“十一五”期间普通本科学生达1000人。

2、办学模式:本科与专科教育并存,以本科为主。

3、学术方向:以法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为主要研究方向。

六、师资规划 

我系师资队伍建设就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的原则; 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围绕“三大学科”进行的原则;以职称提高为重点,以高职称师资的成长为突破口。

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保重点、促全面。一是为重点学科建设服务,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二是为各本科专业、各相关学科服务,培养和引进紧缺专业、学科的教师。要采取外引与内培相结合的方法,积极营造聚集人才、吸纳人才和促进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鼓励创新,支持冒尖,人尽其才,合理流动,促进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朝气蓬勃、富有团结协作精神的师资队伍。

七、实验室及图书设备规划

我系规划到2010年,根据法学专业发展的需要,2010年前再建立1个法学分类实验室;并根据管理学专业的发展需要,建立1个行政办公自动化分类实验室。同时每年划出1万元左右经费购买图书资料,专门用于各专业图书资料的建设。

八、实习基地建设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力量积极工作,重点抓好公共管理类专业和法学类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

Copyright © 2017 皖西学院法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安徽省六安市云露桥西月亮岛 邮编:237012 电话:0564-330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