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z
著名宪法学家董和平教授做客皖西学院“政法周末大讲堂”
发布时间: 2019-04-22 浏览次数: 248

2019420日上午,应法学院邀请,我国著名宪法学家,青岛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董和平做客皖西学院“政法周末大讲堂”第120期,以“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及“《宪法学》学习方法漫谈”为主题做学术报告。法学院师生、辅修法学(双学位)部分学生近300人聆听了报告,报告由法学院院长刘鑫主持。

报告中,董和平教授梳理了自1954年宪法颁布后,我国宪法发展的历程,分析了历次我国宪法进行修改的优点和不足。董和平分别介绍了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四次宪法修正案的具体内容。他认为,宪法的前4次修改,一方面很好地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发展的要求,增强了宪法对社会现实的适应性;另一方面,宪法修改又及时和有效地肯定了执政党的指导思想、重要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变化。他利用大量实例阐明了修宪是一个不断完善、与时俱进的过程,是展现国家改革开放历史轨迹、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推进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针对2018年宪法修正案,董和平教授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他指出,2018年宪法修正案:高效、务实、成效大,并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宪法、建设生态文明写进宪法、党的领导写进宪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进宪法、取消国家主席任职限制写进宪法5个方面详细阐述了2018年宪法修正案的内容及其相应的意义。

董和平指出,本次修宪的特征表现在:加强了党的领导,确认了制度创新,坚持了中国特色,强化了宪法意识。董和平强调,本次修宪也证实了我国宪法能够坚持与时俱进,更好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维护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权威地位,更好发挥宪法治国安邦总章程的作用,在共产党领导下形成有法可依、党风廉政、民族和谐的氛围,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报告中,董和平就《宪法学》学习方法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和研究体会。董和平认为,宪法虽然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同时也是一部在我们身边的法,在学习宪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把教材吃透,把法律条文读懂,将教材与条文相结合;其次要将课堂听课与课后复习相结合,课上认真听讲做笔记,将基本概念熟记于心,课后认真复习,梳理整体知识体系和思想脉络;第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把书本的知识同现实结合起来,同时,还要有国际视野,从全人类的宪法高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董和平教授的报告紧扣当前社会热点,内容充实,旁征博引,论据详实、思想深刻,引人深思。报告中,董和平系统阐述了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深刻分析了宪法修改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提出了加强宪法实施和提高宪法意识的举措和建议,对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宪法,正确分析研究当前形势,切实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准确领会和把握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在互动交流环节,与会师生就相关学术问题踊跃提问,董教授耐心细致地给予解答,董教授的讲解引起了在场老师和学生一致的共鸣。他渊博的知识和幽默的语言给现场师生展示了一场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高质量的思政课和法治教育课,让在场师生受益匪浅。

本期“政法周末大讲堂”由法学院和皖西学院社会科学联合会共同主办。

董和平,著名宪法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岛大学法学院院长、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国际宪法学协会理事、山东省宪法学研究会顾问,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乌克兰哈尔科夫大学兼职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高级访问学者,英国牛津大学法学院高级研究学者,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法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瑞典隆德大学高级访问学者。长期从事宪法学教学与研究,在宪法制度中国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党和国家权力关系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2017年入选影响中国法治建设进程的百位法学家。出版著作教材21部,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8篇,获国家级、省部级、校院级奖励24项。主要研究领域:宪法学原理,中国宪政改革问题,中亚国家宪政制度,行政执法。(文/刘凡  图/刘盖  审核/刘鑫)

Copyright © 2017 皖西学院法学院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安徽省六安市云露桥西月亮岛 邮编:237012 电话:0564-3307500